Search


香港經濟日報 - 投資理財周刊

中環資產譚新強 解中美棋局背後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香港經濟日報 - 投資理財周刊

中環資產譚新強 解中美棋局背後玄機

送狗迎豬,然而狗年觸發市場震盪的政治因素,恐怕豬年仍未能掉以輕心,中美關係中,還有更多玄機,影響環球金股滙市場。今期請來中環資產譚新強,從多角度剖析環球政經局勢。

畢業於耶魯大學的譚新強,是該校管理學院大中華顧問委員會成員,基本上每季都會到訪美國半個月。平日接觸不少美國高官商人的他,自然更了解美國國情。譚新強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,中美角力的重點並非貿戰,在他眼中,這只是茶杯裏的風波。

他解釋,「貿戰是一個過時的概念,只是特朗普身邊的一些三流經濟學家觀念守舊,才會將此事看得如此重要。事實上,美元自布雷頓森林協定後代替黃金成為本位,就必先有大量經常帳赤字以出口美元,由此可見,美國有貿赤並非壞事,甚至可視為美國的成功。當然,貿赤不斷增加亦不妥,然而過去10年,美國貿赤不斷下跌,其佔GDP比例由8%至9%跌至特朗普上台前的2%至3%。反觀中國貿易盈餘的高峰期已過,去年經常帳已達至平衡,只不過對美國有較大盈餘,始終大豆丶石油等可買數量有限,歸咎起來還是因為中國想買的貨美國不肯賣。美國此時才將貿易問題吹到天咁大,很明顯是轉移戰術。」

大國角力 盯緊兩件事

雖說貿戰非重點,惟去年至今,中美間更深層次的問題亦逐漸浮上水面。譚新強認為,深究華為事件及通俄門,能幫助投資者掌握大國角力背後的動機及發展。

孟晚舟案件將於3月6日開審,對於美國要求引渡孟晚舟,譚新強指完全在意料之內,但執行並非易事。「首先,要有證據指出(孟晚舟)在兩個國家都犯法。現在她被指在違反美國貿易制裁,而加拿大雖然跟伊朗有貿易限制,但主要是在核材料方面,電訊設備不明顯被限制。其次,有專家指出,即使她犯了美國貿易制裁,在加拿大亦非刑事,加上美加引渡條例似乎不包括貿易制裁,所以執行起來相當困難。」

對比之下,以銀行欺詐罪名引渡孟晚舟成功機會較大,「但做生意都想息事寧人,滙豐名叫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(香港上海滙豐銀行),其目標是要重歸中國做生意,因此,要滙豐企出黎指控孟女士訛騙的難度很大。」另一方面,特朗普的發言亦令加拿大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位置,「特朗普講到(孟晚舟)好似一隻棋子,倘若跟中國貿易談判傾好就放了她,這明顯侵犯了西方自由民主的法治精神。大家會質疑,拘留孟晚舟,是因為加拿大為美國的走狗,還是依法辦事?」

打擊華為從波蘭說起

孟晚舟被捕備受市場關注,然而譚新強認為這只是表象,反之要關注波蘭取態,因為這對華為丶對中國走出去打擊更大。「我認識特朗普的前政策顧問,他們認為中國冒起對美國的威脅大於俄羅斯,主張聯俄制中。同時,他們看到中國很多民企都有黨書記丶黨組織,中央甚至企圖入股,使中國民企愈來愈似國家工具。」這亦解釋了緣何華為會成為美國的首要打擊對象。

譚新強提到,華為早於10年前已被「五眼聯盟(由美英為主體的國際情報交換機制,另包括加拿大丶澳洲丶新西蘭)」盯上,以提防其電訊設備受到監控。「現在很明顯華為永遠進不了美國,而澳洲和新西蘭亦已宣布永不錄用華為,至於加拿大和英國,則仍在掙扎當中,但大概會放棄華為,歐洲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。」波蘭為何如此重要,就由此說起。

「波蘭為親美的歐盟成員,華為在當地有高級主管以間諜罪進行逮捕,雖然華為已棄之,但據我所知波蘭已經上報文件到歐盟,所以華為在歐洲的處境將愈來愈困難,皆因任何一間電訊企業的採購部都不敢採用華為。」因此波蘭事件的後續發展,將成華為能否保住歐洲這一巨大潛在市場的重要指標。

掀中美貿戰 俄間接打擊中國

中美眼下鬥得沸沸揚揚,美俄關係更耐人尋味。對此,譚新強認為兩者牽連甚深,背後或有更大陰謀。「40多年前尼克遜應北京邀請訪華,一是搞好兩國關係,二是聯合對抗蘇聯。因此,俄羅斯一直想報仇,現在利用特朗普挑起事端,正面攻擊美國,間接打擊中國。」

中央負債輕 有條件大力減稅

面對貿戰的衝擊,中央已陸續推出刺激經濟措施,適逢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及六四運動30周年,譚新強相信中央上半年一定會維穩,財策方面會盡最大努力,但主要體現在減稅,而非大量投資基建,因後者效用不大且會增加債務。

講到債務,他指出「整個中國的負債佔GDP比率已經升至約260%,其中地方政府及企業的債務於過去10年更翻了一番,因此,我預期國企下一步會做的是出售非戰略性資產,一來去槓桿,二來提升資產使用效率,三來開放更多投資機會予民企,一石數鳥,何樂而不為。相比之下,中央負債比率僅15%,佔GDP比率為是全世界最低,理應負責更多債務,如直接擔保丶大量減稅等。最終會減多少?我預期接近2萬億元人民幣,最好配合中央定下私人消費佔GDP比例目標為50%或以上(現約42%)。」

靠可持續消費刺激經濟

然而,譚新強指出,中國人口下降對消費增長的挑戰頗大,皆因過往一孩政策導致出生率低,加上重男輕女,殺女嬰更是普遍現象,故造成現今男女比例不平衡。「中國正面臨人口懸崖,現在入職新工作人數每年跌500萬;適齡生育婦女每年跌300萬至500萬,所以內房今年看還可以,但5年後,每年需求免不了會減少500萬至600萬。因此,未來中國必須依賴可持續消費以刺激經濟,比如食飯丶睇戲這些經常性支出。」

展望今年中港投資環境,他料上半年表現不俗,除政策因素外,還有中國債券將分別於4月丶7月納入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丶花旗世界國債指數,這會增加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。再者,MSCI今年有機會提升A股比重,市場料其納入因數由5%上調至20%,此舉將有利A股表現,屆時連帶港股亦有望受惠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這是中環資產投資管理基金創辦人、行政總裁兼投資總監譚新強先生的專頁?
View all posts